如畫,似靨
——孤獨癥兒童康復訓練雜記(四)
勤勤是目前兒康部里參加康復訓練的所有孩子中的唯一的一個女孩?,F(xiàn)在3歲5個月,還只會喊“爸爸媽媽、爺爺奶奶”;有想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欲望,但由于在游戲過程中不能聽從指令,不講規(guī)則,因此別人大多不愿意跟她玩;她性格倔強,在農(nóng)村“放養(yǎng)”的她常常有一些攻擊行為,如果喜歡別人手里的玩具就直接搶過來,大人予以阻止的話就會跟大人哭鬧不休。
勤勤的父母都是當?shù)氐霓r(nóng)民。母親常年在外打工,父親也因為工作很少回家,勤勤出生后一直由奶奶撫養(yǎng)長大。奶奶反映勤勤1歲3個月時會走路,開始走路時踮著腳走,慢慢有所好轉;到了3歲仍只會喊“爸爸媽媽、奶奶爺爺”以及很簡單的字詞,進入幼兒園后不能像別的小朋友一樣與他人友好相處,不能遵守規(guī)則,也不能聽從老師的指令,因此無法繼續(xù)上幼兒園。得知兒康部成立、開始接收孩子進行康復訓練之后,奶奶和爸爸將勤勤送了進來。
負責訓練的老師針對勤勤的情況制定了詳細的訓練計劃。勤勤基本上不會正確發(fā)聲,訓練老師就一點一點地教她發(fā)音;在語言團體訓練課里,老師鼓勵勤勤去說,鼓勵她看著老師的眼睛來講話,鼓勵她跟其他的小朋友溝通;上社交團體課,老師教給她如何去與別人友好相處;學習如何遵守規(guī)則;在感統(tǒng)訓練課里,老師一步一步地反復教她如何做,不會的內(nèi)容一點一點地給她做示范,現(xiàn)在的她能夠跟著老師的節(jié)奏,較好地完成感統(tǒng)訓練課的內(nèi)容了。
對于勤勤來說,學習如何遵守規(guī)則是最重要的。對此,訓練老師也傷透了腦筋。比如說,在團體課里她不愿意參加的內(nèi)容或者是不會的內(nèi)容她就先用哭泣、發(fā)脾氣來抗拒訓練。這時,陪伴她訓練的奶奶往往會妥協(xié);訓練老師讓奶奶離開,然后鼓勵她,給她做示范,盡量讓她完成訓練內(nèi)容,久而久之她就知道這是她必須完成的,即使哭鬧也沒有用;在課后的時間里,與其他小朋友共處的時候,看到其他的小朋友手里有好玩的玩具就直接去搶,別人不給她就去打或者去抓別人。奶奶看在眼里,雖然喝止但阻止不了她的行為。訓練老師了解情況之后,當她再次發(fā)生此行為時,及時地阻止了她的這種行為。當她為此大發(fā)脾氣、大哭大鬧時,訓練老師及時阻止了奶奶企圖去呵哄,只讓她一個人在那里待一會兒。等她安靜了之后告訴她這些行為是不可以做的,并且在以后的訓練課程中也會反復提到這一點。慢慢地,勤勤的這種攻擊行為比以前有了明顯的減少。
一個月過去了,勤勤的主動性語言明顯增強,來了之后主動喊“阿姨、奶奶”;大部分的時間能夠跟其他小朋友友好相處;無論是語言團體課還是社交團體課她都很積極地去參加。我們看到一直陪伴著她的奶奶緊鎖的眉頭逐漸地舒展開來。
一個普通3歲多的小女孩,應該生活在父母親的呵護之下;她的生活,應該是一張白紙,在父母的關愛照顧下,由她自己繪出美麗的畫卷。我想,勤勤在這里通過老師十足耐心加細心地訓練、家人的督促輔導、再加上她自己的努力,一定可以在她人生的畫卷上展開純潔的笑靨。
武漢市精神衛(wèi)生中心兒童康復部 劉慧蘭
兒童康復咨詢電話:027-59372339
心心語熱線兒童康復部專線:每周二晚6:00-9:00 027-85844666